婚姻都没了,还谈什么三胎?
最近大家热议三胎,吐槽搞笑的就不说了,那些煞有介事分析什么房价太贵啊,养娃成本过高啊,我觉得都没有触及本质。
我觉得女性不愿意生育的本质,是时代发展了,但婚姻制度带来的固定观念却没发生改变。
我原来在比尔盖茨离婚那篇文章里写:
婚姻制度最初就是为了保障财产和利益,以及保障合法且亲生的后代,仅此而已。
这话说的更加直白一些,婚姻是一种交换,男人要提供财产养活妻子和子女,以此换来对女人的排他性独占,以便得到血统上靠得住的后代,从而实现基因的传承。
在那篇文章里,我也写,很多研究婚姻制度的专家目前有一种意见,认为婚姻制度正处在崩溃之中。
事实上,结婚率的确是在不断降低的,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2007年,美国人口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成年人中,已婚的和同居的,加起来都不到50%,也就是说,结婚,已经成为少数美国人的选择。
而在欧洲,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结婚的加上同居的就跌破了50%。
目前的中国也正在经历这个阶段,2013-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3万对,这是接近腰斩级别的下滑。
数据显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下滑就越明显。
婚姻都没了,还谈什么生育,更别说什么二胎三胎了。
那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结婚、生育了?
其实更多是女方不愿意了。
为什么?
我们来看前面写的婚姻的本质:男人要提供财产养活妻子和子女,以此换来对女人的排他性独占,以便得到血统上靠得住的后代。
这句话再浓缩一下,就是老公赚钱老婆花,从而交易女人在家的持家带娃。
再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妈妈当全职主妇,那么男方把钱都交给女方就是婚姻契约的内容,不是什么对女方的施舍。
而现实中呢,如果妈妈当全职主妇,可能经常会遭到有意无意的看不起,这压根不符合婚姻制度最早的“契约精神”。
另外,因为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女性很多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家庭主妇,也想要在职场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男性挣到的也不足以养活女人和孩子,女性也想有“老娘赚钱老娘花”不看人眼色的自由。
那么,结婚和生娃给女性带来的现实困境就是实打实的:
女方一方面需要在外面打拼赚钱,一方面还要挤出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女性的义务增加了,又当爹来又当妈;
而男方,不需要像旧时候那样养女方了,但这降下来的责任并没有对等的加在对家庭的付出上面,仍旧还是个“爹”。
这跟以前相比,明显是“不平等条约”。
而旧有婚姻制度带来的固有观念并没有发生变化。
对于一个有工作还带娃的女性,不仅没有尊重反而处处歧视;
而对于一个有工作偶尔带下娃的男性,人们简直是看到了“稀有物种”,交口称赞。
随便举两个例子:
一个有工作的男人下班在小区里遛遛娃,别人就会夸这个爸爸真棒啊;
可是一个有工作的女人下班在小区里遛遛娃,所有人都觉得天经地义,甚至,还时不时的干涉和指责:“孩子衣服穿少了;孩子流鼻涕着凉了”;
似乎全世界都能教妈怎么当妈;
一个父亲出差给孩子买件礼物,全公司上下都知道他是好男人了;
而一个女性出差给孩子买件礼物,不仅是天经地义,老板可能还担心这个母亲上班时间摸鱼。
连父亲也会在外人的夸奖下觉得自己“帮忙”带娃(对!是帮忙带娃,好多当爹的以为看娃是在帮妈妈而不是自己应该的义务)已经属于好男人了,不应该再被过多苛责。
我亲眼见过一下这个场景:
一个爸爸在餐桌上给孩子喝水,忘记盖瓶盖;
孩子吃饭不小心碰翻了水,全身湿透。
孩子的妈妈一边给孩子擦身体,一边嘟囔了几句爸爸。
结果全餐桌的人都劝妈妈说:“爸爸能想起来给孩子喂水,就已经很不错了”。
餐桌上还有人劝妈妈:“赶紧把水杯盖子给盖上,别再弄翻了。”
妈妈说:“这杯子既不是我放的,也不是我开的,你该给他爸爸说啊。”
结果,这个爸爸就腾的站起来,掀翻了刚刚还坐着的椅子,愤然离席。
最后,还是妈妈一边给孩子夹菜,一边继续用纸巾吸干孩子身上的水,一边找服务员拖地。
害,而这就是生育女性的日常。
不仅要工作,还要带娃,还要为父亲的失误擦屁股。
什么二胎三胎?加上老公胎就顶格了。
女性做再多,都很难被别人夸赞是一个好母亲;
而父亲,可以轻轻松松的享受“好父亲”的称号。
有句话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在家庭里完全不对等的责任义务往往是压垮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
妈妈们可能能扛得住在职场的歧视,但扛不住长时间在家庭里的不被理解以及差别待遇。
不出去赚钱人家说在家吃闲饭;
出去赚钱人家说这当妈的真不负责任。
“打死我老娘都不生了”,这是妈妈们的顿悟。
“打死我都不结婚了”,这是妹妹们的顿悟。
所以啊,国家真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最重要的是加大宣传和教育,提升男性自觉度以及男性参与家务度。既然女性也工作了,那男性也应该在照顾家庭中和妈妈有一样的贡献度,与时俱进的把婚姻旧时候的权利义务修改修改,比如男人必须参与一半的带娃任务,这或许都比降低房价更现实更靠谱。